1988年5月18日,即开型社会福利奖券的中奖号码在竹园宾馆开出,并由市公证处当场确认发布。两天后,“龙票”在深圳发行,为建设市孤残儿童福利院筹资。这也是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委员会在我市首次发行即开型奖券,改变了我国只有传统型奖券的单一发行模式,开始了我国即开型福利奖券的历史。
首次发行即开型“龙票”就火了
以前大家是不敢提“彩票”二字的,而是表述为“有奖募捐券”或“奖券”。当时深圳市民政局很拮据,但五保户、孤残儿童、残疾人士不少。民政想办事,就要大胆尝试走出一条路。
1987年6月,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委员会成立,8月起在10个省市试点销售“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是传统型的,一个月一期,统一在京开奖。征得中募委的同意,广东比内地迟几个月发行,不过内地1块钱买一张奖券,在广东是5毛一张,这样1块钱在广东就有两个中奖机会,薄利多销,买卖双方都高兴。
深圳在当年11月4日成立了募委会,12月27日,在国贸大厦的牡丹厅开卖“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可是一个月才发行一期,一期只能募集到几万块钱,10个试点省市当年也只销售了1700万元,这么卖,何时才能建福利院?能不能改变一下,马上买、马上就能知道是否中奖?
这个想法得到中募委的支持,中募委决定在深圳进行即开型奖券的试点,1988年5月20日,人民币与港币两种即开型福利奖券在深圳试点发行,这在全国尚属首次。这年是龙年,因此奖券上的图案是一条龙,又叫“龙票”。两组“龙票”都是每券1元,各发行100万张。在发行上,人民币奖组只能用人民币购买;港币组只能用2元港币或1元外汇兑换券买,发行对象是港澳台人士、华侨、外国人等。
两组“龙票”同时卖,看市场反应如何。开卖的头天下午,国贸牡丹厅真是人山人海,市民政局的干部都出动了还是有点招架不住,火爆到了什么程度?收钱的时候,要拿个箱子,人坐在上面,双手往箱子里面塞钱,一个人负责发奖券。结果两个月下来,人民币组的100万张全部卖完了,因为刮开涂层露出数字就知道是否中奖,新奇、节奏快、趣味性强,很受欢迎,而港币组就卖不到一半。同年8月8号,我们发行了改进版即开型奖券,兑奖区不再是涂层覆盖,而是揭开“窗口”即可对奖。
即开型与传统型两种奖券形成互补,从1988年5月20日开始,当年两种奖券在深圳就卖了三四百万元,全国轰动,内地纷纷来取经。有了公益金,1990年市孤残儿童福利院终于顺利建设,此外还陆续建设了罗湖区敬老院、西乡福利中心等。
率先发行电脑彩票
随着电脑的逐渐普及,1989年我们开始琢磨让电脑管理、让买奖券的人自雅码的奖券。设计的方案是“36选6”,一等奖的中奖概率为194万分之1;而当时香港“六合彩”是“42选6”,一等奖中奖概率520万分之一。这时深圳总人口有100多万,我们希望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能更有效地筹集社会资金,办更多的福利事业。
1992年2月,民政部决定在深圳进行自选数码社会福利奖券的试点。经过一番准备,利用工商银行的网点,从1993年9月28日开卖“自选数码福利奖券”,每周三开一次奖。
本来,我们有点担心,因为这之前刚发生了“8·5大爆炸”,准备工作受到影响。紧接着9月26号深圳又遇大暴雨,罗湖区多处被水淹,布点装机受到严重影响。过两天就要开卖了,到时候会不会没人买奖券啊?结果,买奖券的人排成长龙,不少人带着事先准备好写满数字的小纸片来购买,就连香港的货车司机也到我们的投注站购买奖券。
深圳福彩与国家的福彩发展是紧密相连的。1994年间,国家停止了自主选择号码的主动型福利奖券的发行。大家把设备放好,先“休息”,但“彩票之心不死”。
1994年12月,在我们的建议下,中募委、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法制局在深圳召开彩票立法研讨会,然后大队人马去香港马会调研。返京前有关领导表示:尽快给你们好消息。
果然,1995年1月,好消息传来了,国家继续支持深圳试点彩票销售,深圳成为6个试点城市之一。我们改变方法,这年4月28日,在6个试点中率先销售“用电脑管理的传统型福利彩票”,从“0000”到“9999”,用电脑统计,一周开奖一次,号码已经“编”好在计算机里,买的人自己要号码,让工作人员打印在预制彩票上。这下又火了,销售点长龙再现。这一年国家为“彩票”正名,不再使用“奖券”一词。
多点联销壮大市场
此后,内地各省也纷纷采用电脑彩票发行模式,电脑彩票销售稳步提升,而全国的即开型彩票市场却低迷,中募委副秘书长王绍贤赞扬深圳并激将:“你们电脑传统票卖得行,即开型的卖得很少嘛!有办法的话,必须两手都要过硬。”
怎么办?在市政府、市民政局的支持下,我们大胆创新,又想出办法:举办彩票文化周宣传彩票,用多点联销的形式壮大市常
2001年12月1日至9日,我们举办“福彩销售文化周”,多点联合集中销售即开型福利彩票。那异常火爆的场面,相信很多人至今还有深刻印象。在莲花山的销售点,可谓人山人海,现场买彩、现场开奖。这是在中国首创的第一个福彩文化周,计划发行的1亿元彩票供不应求,又追加彩票,9天共销售1.9个亿。这次文化周还创立了全国的三个突破:打破了之前温州保持的全国即开型福利彩票1.5亿元的销售纪录;单次销售彩票奖金总额最高,达9千万元;设立的联销点最多,达到10个。参加的彩民多达300多万人次,平均每天都有30多万人次参与。
随后的12月23日,“深圳风采”电脑福利彩票的单期销量达3001万元,又创下全国电脑福利彩票单期销量的最高纪录。
对于这些,国家民政部和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高度评价,分别给深圳发来贺电。
【记者点评】
研究玩法规则、完善实施细则、探索发行经验、积极辐射内地,是深圳福彩的责任与使命。深圳的福彩发展史,几乎就是中国福彩发展的缩影。23年前,在“扶贫、济困、助残、救孤、赈灾”和资助社会公益事业的宗旨下,福利彩票以“有奖募捐”的形式出现,而今天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深圳人以贡献的心态热情地参与福彩,“微笑纳税”。而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深圳福彩公益金的使用也越来越多元化,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风雨23年,不断创新,深圳福彩为公益事业以及中国福彩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将载入史册。
【新闻链接】
深圳是全国最早发行福利彩票的地区之一。1987年12月开始发行传统型有奖募捐券;1995年4月28日在全国率先发行电脑福利彩票。目前销售的福利彩票游戏有7种:电脑型“深圳风采”、“双色球”、“3D”、“七乐彩”,网点即开型“刮刮乐”,在线即开型“中福在线”,互动型视频彩票“快乐8”。
1996年11月8日,在国内率先开通固定电话投注;2001年6月29日,率先开通手机投注。到2009年,投注站销售、固定电话投注、手机投注成为深圳福彩三大主要销售方式,全市共有投注站点1123个,直营销售厅4个,手机投注注册用户约45万个,固定电话投注用户约30万个。
1987年至今,深圳共发行福利彩票近百亿元,筹集社会公益金30多亿元,资助公益项目20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