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调研彩票公益金资助县级文化设施项目
自今年1月山西省利用省级彩票公益金资助建设县级文化设施政策出台后,极大地调动了全省各县(区、市)政府建设文化设施的积极性,4月至7月,山西省文化厅联合省财政厅对各地申报项目进行了实地调研。
据了解,目前山西省县级文化基础设施短缺、面积狭小的现状,与全省大力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整体部署,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总体思路极不适应,如何增加省级资金投入、合理引导地方政府投身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一直是山西省文化厅党组的工作重点。今年1月,山西省财政厅、文化厅联合印发了《县级文化基础设施省级彩票公益金资助项目管理指南》,利用省级彩票公益金资助建设县级文化设施工作正式启动。至3月底申报截止日,省文化厅共收到来自46个县(区、市)的60多个申报项目,涉及11个市。按照《指南》的有关规定,省文化厅、财政厅对各地申报项目进行了初步审核,将已开工建设项目列入考查范围,并对部分项目进行了实地调查了解,重点查看申报项目的施工进展情况、地方建设资金到位情况、地方政府配套政策落实情况等,确保资金的规范使用和申报工作的公开透明,也对资助政策起到了宣传作用。
夏县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中南部,为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县,省定贫困县。全县总人口35万人,而县图书馆、文化馆建筑面积仅285平方米,极大地制约了当地文化活动的开展。2007年夏县财政总收入不足1亿元,依靠自身财力进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十分困难。资助政策出台后,夏县人民政府受到极大鼓舞,加快了县文化中心的建设进度,并将夏县文化馆、图书馆列入年度重点建设工程,县长亲自负责,于5月破土动工,并力争年内投入使用。6月,省财政厅、文化厅派出调研组,对夏县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进行实地调研,对当地政府在文化建设工作中的积极努力给予了肯定,并初步确立了资助意向。
“十五”期间,山西省曾经利用中央国债资金进行县级文化设施的建设工作,但建设资金下达后,建设项目迟迟不能开工、地方政府不予配套、建设工期长等现象时有发生,无法使建设资金达到效益最大化。而彩票公益金作为一种社会资金来资助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其使用效果更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广泛监督。为此,省财政厅、文化厅对公益金的申报和使用等制定了严格的政策:只有已经开工项目才能享受资助,当地政府作为项目申报单位必须对建设资金进行配套,建设工期为资助资金下达后的一年半时间,到期不能完工的项目将被取消资助资格,资助资金由省财政收回。
据文化部计财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利用彩票公益金资助文化设施建设的呼吁由来已久,“九五”期间已形成了这方面的一些构想和规划。但由于种种条件的制约,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行难以实现,只能寄希望于地方彩票公益金发挥作用。山西省利用公益金资助县级文化设施建设,其示范意义不言而喻。在目前我国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仍然以“政府买单”为主的背景下,彩票公益金的引入对如何利用社会资金繁荣文化建设也是一种尝试和突破。(作者:翟群 王晓龙)
来源:中国文化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