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惟邦本,民富国强。民生,无疑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西目前还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且自然灾害频繁。面对经济基础薄弱的区情、面对庞大的困难群体,比起其他省市,解决民生问题的担子无疑更重、更难、更紧迫。
广西各级民政部门认真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在开展一系列的“为民工程”中,开拓创新,努力拼搏,屡屡在全国打出了广西的民政品牌、民生品牌——
在救灾救济工作中,广西民政的三项“创新工程”率先在全国打响:一是率先在全国推行灾民新村建设;二是率先在灾民新村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三是首创了五保村建设新模式。
在改善老年人和儿童的福利事业中,广西民政的三大“爱民工程”频频走在全国前列:一是实施了“星光计划工程”,在城镇建设“星光老年之家”,初步形成了社区有站点、乡镇有机构的老年人福利服务网络;二是实施“明天计划”工程,对各级社会福利机构收养的残疾孤儿和农村特困家庭的残疾儿童进行手术康复救助治疗,将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部实施城乡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行动的省区;三是实施“白内障患者复明救助工程”,为全区城乡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康复救助,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部解决白内障患者康复治疗难的省区。这些善举彰显了各级党委、政府心系困难群众的片片情怀……
社会福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钟山县望高镇公路旁有一个清池“五保村”,一长溜的混砖房,一律绿门青墙,一个套间可以住两位老人,套间里还配有厨房和洗澡间。正对着大门的娱乐室里,醒目的大彩电摆在一旁,墙上挂着一排五保老人的彩像,墙下几位老人正围坐在方桌边悠闲地下棋……
南宁市瑞士花园社区“星光老年之家”建在风景优美的公园湖面上,内设的健身室、棋牌室里时常会传出阵阵欢声笑语;而湖边的草地旁,一群随着音乐节奏健步跳起秧歌舞的老人又给小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南宁市社会福利院有一名残疾孤儿叫小兰国,一岁的时候由于一场大火失去了双亲和左小腿。但是社会并没有遗弃他,受到“明天计划”资助的他到自治区人民医院做了手术,如今已成为一名正常的初中生……
这一幕幕,不禁让人联想到《礼记》中描述的理想大同社会:“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2000多年前孟子憧憬的这样一幅和谐社会图景,如今正被广西民政人用一连串的创新工作描绘出来:
其一,从面到点,分别解决城镇、农村老年人“家”的问题——
2001年8月以来,广西启动“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投入资金1.45亿元,在全区城镇建成755个“星光老年之家”,初步形成了社区有站点、乡镇有机构的老年人福利服务网络。全区各类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发展到5992个,设有床位8.4万张,平均每万名老龄人口拥有福利床数209张。
2003年5月以前,广西的农村五保户分散供养的水平较落后,五保对象的住房非常简陋,生活相当艰苦。对此,广西民政部门通过反复调研论证,大胆作出在全区集中兴建五保村的决策,在大的自然村或村委会所在地兴建五保村,就地、就近、就村对五保对象实行集中供养;并先后安排自治区福利彩票公益金3.3亿元,集中建成五保村6181个,解决了8.5万五保对象的生活难题。这是广西民政史上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社会反响最好的一项工作。“五保村”工作在全国首创了农村五保户由分散供养变为集中供养的新模式,并于2006年1月荣获第三届“中国地方政府改革与创新奖”,这是广西民政工作首次获得全国最高奖项,被民政部称为“为民解困的典范,是花小钱、办大事的民心工程”。
其二,从点到面,分别解决儿童、老人“医”的问题——
2004年5月,民政部部署实施“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工作,广西率先筹集2100万元配套资金启动了这一工作,仅用半年时间就为全区各级福利机构收养的2380名残疾孤儿实施了手术康复救助。这项工作创造了两个全国第一:一是得到民政部支持的资金数量排名全国第一;二是提前一年半完成民政部下达的任务,其工作进度名列全国第一。2005年4月,民政部在广西召开了全国实施“明天计划”经验交流会,推广了广西的经验和做法。
在这一基础上,“手术康复”工作从福利机构这个点向社会整个面上扩展。今年7月,民政部门计划用两年左右的时间,筹集1亿元左右的福利彩票公益金,全面开展“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行动”,为全区两万名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救助。近两个月来,自治区民政厅已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2000多万元,顺利地对500多名残疾儿童进行了康复手术救助。预计明年6月底前,将完成对两万名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手术,到时广西又将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部实施城乡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行动的省区。
在农村,有不少白内障患者因家庭贫困而无力医治,常年生活在黑暗中,十分可怜。对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高度关注,作出了用两年时间,实施“白内障患者复明救助工程”的部署,并把它列为自治区政府2005年承诺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当年广西民政部门筹集5700万元福利彩票公益金,全面启动这一工程,成功地为3.2万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帮助3万多个家庭摆脱了因病致贫的困苦,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部解决白内障患者康复治疗难的省区。
社会救助:努力让“最慢的船只”不掉队 “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作出上述表示。
正如温总理所说,和谐社会的建设首先要着眼于困难群体,因此我区各级民政部门思考、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如何抓好社会救助这一基础工程。
广西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救灾工作困难多、压力大。为把这一头等大事抓实抓好,2003年以来,广西民政部门创新地抓好全区水毁民房恢复重建工作,率先在全国推行灾民新村建设,在沿江一带的易灾区建成738个灾民新村,其力度之大、速度之快、数量之多、质量之好,前所未有。
在这一基础上,广西民政部门又进一步创造性地把灾民新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制订了《广西100个灾民新村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对连片倒房10户以上的村、屯,在征得群众同意的基础上,统一规划了村民住房、道路、供水设施、沼气池和文化、广电、体育、通信、农业科技、卫生等设施,努力做到“五化五通”:即美化、绿化、硬化、净化、亮化;通路、通水、通电、通讯、通闭路电视。近两年来,广西130多个灾民新村都按照自治区政府颁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硬件标准建设,这一做法不仅大大地提高了灾民新村的建设水平、改善了灾民的生活质量,而且为全区新农村建设工作带了个好头,提供了经验,做出了示范。广西的这项工作在全国很有影响,民政部高度关注,要求全国各地向广西学习,现在云南、贵州、广东、福建等省已仿照了广西的做法。
全面建立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不断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区民政部门先后落实各类救济救灾资金9.57亿元,确保每年200多万农村特困群众和300万名灾民的吃、穿、住等基本生活不出问题。尤其是今年8月底,经多方努力在全区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筹集农村低保专项资金共两亿多元,把163万名低保对象纳入了保障范围。同时,还组织筹集到城市低保资金13.1亿元,为每月纳入城镇低保的近60万名对象实施生活补差;筹集到城乡医疗救助资金1.74亿元,为8.32万名患大病、重病的城乡低保对象实施医疗救助;筹资2000多万元资助2100多名贫困学生上大学;组织各地救助站对7.6万求助人员进行救助。
此外,我区优抚安置工作颇具边疆特色。各级民政部门先后争取中央落实我区各项优抚资金共6.59亿元,率先在全国建立了优抚补助自然增长机制,使全区近11万名抚恤定补对象每两年递增120元补助金,较好地解决了优抚对象的看病难等问题;出台了全区城镇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指导性意见,全区退役士兵安置率达95%以上。全区涌现了9个全国双拥模范城(县),涌现了61个全区双拥模范城(县),八桂壮乡的军政军民鱼水情谊“亲上加亲”。
一分分心血,一项项创新,一串串成果……在广西民政人的不懈努力下,我区的各项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八桂大地上的老百姓们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一股股民生新风带来的温暖。(晏彦 陈佳克)
来源: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