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金筑起爱心家园

公益时报2007-03-16 11:03责编:中华彩票网

14名流浪儿童喜迁新“家”

    近日,14名6到14岁的孩子从深圳市救助站搬进了深圳市福利中心,他们将在这里过上全新的生活:新家、新衣服,还有了新名字。据悉,这已是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从市救助站接受的第三批流浪儿童。

    深圳市民政局局长刘润华告诉记者,目前深圳市救助站有20多个长期滞留站中、无法回家的孩子,其中,滞留时间最长的孩子已经超过了2年。但是,救助站仅仅是一个进行临时救助的场所,封闭的环境也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因此,从2002年起,深圳市就分批将救助站中的未成年人临时寄养到市福利中心,此次已经是第三次寄养了。他们希望福利中心能给这些孩子们带去快乐和温暖,为他们筑造起一个充满了爱心和笑声的家园。

    “通过把长期滞留在救助站的未成年人送到市社会福利中心生活,是社会救助制度一项新尝试。”刘润华说,“这些孩子到福利中心后,实际上是完成了身份的转变,他们由被临时救助变成可以得到日常的救助和关爱,并可以得到更好的医疗、教育等环境。”
在此次搬到深圳市福利中心的14名孩子中,有11名男孩,3名女孩,他们最大的14岁,最小的刚满6岁。其中,有11名孩子有着不同程度的智障和肢体残障,日常起居都需要专业护理。深圳市福利中心主任付天跃告诉记者说,这些孩子转入市福利中心后,市救助站仍将继续为这些孩子查找他们的亲人,如果一年之后还是无法找到这些孩子们的亲人,那么,这些孩子才能够正式地由福利中心进行监护。

    付天跃还告诉记者,这些孩子进入深圳市福利中心后,中心首先会对他们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然后针对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医疗、康复等措施,有需要手术的孩子还将通过“明天计划”进行手术。对于符合上学条件的孩子,市福利中心也会尽快联系附近的中小学,以确保这些孩子可以得到正常的受教育权利。

链接\>\>\>

    深圳市救助站和深圳市福利中心都是由深圳市福彩公益金资助建立的。救助站主要是用于暂时性地收留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并为他们提供紧急帮助的场所;而福利中心则主要是用于救助并收养弃婴、孤儿和其他被遗弃的未成年人,也可用于老年人养老。

流浪儿童有“家”可归

    2002年,来自浙江的金小刚被深圳执法大队送进了市救助站,因其一直昏迷不醒,1周后被转入深圳市福利中心康复医院接受康复治疗,他因此也成为了深圳市首个由市救助站转移到市福利中心的流浪乞讨人员。经过4年的细心治疗,金小刚奇迹般地苏醒过来,并成功联系到了远在浙江的亲人,在有关部门的联系下,最终与家人团聚。
    2006年,深圳市救助站又将6名长期滞留在站内的未成年人移送至市福利中心。目前在这6名孩子中,智障女孩阿朵于去年找到了亲人,另外有两名孩子现就读于深圳市梅花小学,其余3名残障较为严重的孩子则分别得到了相应的康复治疗。

■ 本报记者 力 川

京ICP备13011391号-1 京ICP证:1304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542号

©2004-2016 china-lottery.net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