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频道2月13日消息:记者近日从市民政局获悉,2006年上海有9.5万老人享受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市区两级政府发放的养老服务补贴总额高达9000多万元。而从今年开始,本市困难老人最高可享受到的养老服务补贴提高到了400元/月,受惠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到所有60周岁及以上、低保、低收入且需要生活照料的本市户籍老人。
从补贴养老床位,到鼓励居家养老为主,上海直面“未富先老”的现实压力,努力让各级财政和社会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建立惠及最广大老人群体的养老体系。
实事项目缓解最突出矛盾
上海市政府连续十余年通过政府财政拨款,用于新增养老床位的补贴,2005年更是把年新增养老床位的目标从原来的2500张提升到1万张,对每张新增床位的补贴则从原来的1500元提高到了5000元,这意味着当年的补贴经费达到了5000万元。各区县也先后利用财政“贴床位”、“贴人头”、“贴租金”,鼓励养老床位增加。
据预测,到2020年每3个上海人中就将有1个老年人。面对这一现实,上海鼓励老人通过接受专业组织服务实现居家养老:2002年起“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系统”被列为市政府实事项目。据统计,截至去年底,上海通过市区两级财政和福利彩票公益金已向近115万人次的老人提供了养老服务补贴,总金额高达1.7亿元人民币。
设施建设把需求解决在家门口
居家养老,要让老人住得安心、养得舒心。近年来,上海各级政府依托社区,不但投入资金为一些居住条件较差的老人翻修了部分老房子,而且还把老人需要的服务设施建到了家门口。
上海很多社区在为老房子“换内胆”的工作中专门筹资,针对老年人的需求更新设施:虹东居民区的28幢老式公房先后安装了扶手;五里桥街道对独居老人家中的水、电、煤气管道等进行了检修更新;虹口区、闸北区则把旧电线改造和简易消防喷淋安装列为了重点工程……
淮海中路街道去年投资70余万元在辖区内购买了200平方米的住房建立了日托所,不但有报刊阅览、棋牌、电视等娱乐活动设施,而且放置了按摩椅,社区医生还每周一次来为日托老人看病配药,提供健康咨询。对于大多数能够生活自理的老人来说,居家养老是他们的首选,问题在于白天的吃饭、娱乐问题难以解决。近年来兴起的“老人日间照料中心”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并得到了政府的支持,特别是从今年开始,上海市区两级财政将为符合条件的“日托所”提供补贴。
专项资金 关照老人生活细节
不同老人的需求各有不同,上海的各区县、街道设立了各种专项资金,照顾到老人的生活细节。
为困难老人补点“生活费”和“医疗费”是政府首先办理的大事。普陀区筹集助老帮困专项基金50万元,对生活困难的独居老人给予每月50至200元的助养金和每年300或500元的助医款;闵行区专门为农村老人建立了养老补助金最低标准制度,去年区、镇两级资金投入1400万元,1万名老人从中受益;卢湾区为特困老人、70岁以上无业老人发放价值500元的“慈善医疗卡”,其中打浦街道更是有心地为80岁以上的320位无保障老人办理了上海大药房300元的购药保健卡。
为老人们添点“营养费”则是一些街道悉心办理的实事。93岁老人史渊芳从去年重阳节开始每天都会收到社区免费送来的一瓶牛奶,“为80岁以上老人送牛奶”是长寿街道斥资200万元推出的“长寿关爱工程”的项目之一;而闵行区各个街道则从今年开始将为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发放每人每月50元的营养补贴,预计全年支出经费将达到1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