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广东潮州的脑瘫儿小毅(化名)今年10岁,曾经,他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2021年1月,他来到了潮州市儿童福利院。在医生的帮助下,他坚持进行康复训练,如今不仅可以独立行走,情绪也有了转变,从害怕拘谨到乐意大声表达。
近年来,广东省、潮州市各级福彩公益金先后资助700多万元,用于潮州市儿童福利院的基础设施修缮、儿童护理、购买社工服务、购置医疗康复设备等方面,让孤残儿童感受更多温暖和关爱,更阳光自信地面对人生,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
他从卧床到快乐行走
潮州市儿童福利院医疗康复股股长丁少绵记得,小毅刚来院里时,由于肢体力量不足,只能卧床,无法直立行走,生活完全无法自理。针对他的具体情况,医生制定了详细的康复方案,包括推拿按摩、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仪进行刺激治疗、定期开展坐位训练、爬行训练、平衡训练、行走训练、精细动作训练等。
如今,小毅可以一步步地自主行走,自行上下楼梯,还很乐意参加各种小游戏如抛接球、拧螺丝等,情况一点点地好转。尽管在行走的过程中,他还是会张开嘴巴,因为抬头斜视而看不到路,但不到一年的时间能有这样的变化,还是让大家觉得非常欣喜。
丁少绵说:“院里的孩子大部分是智力残疾或多重残疾的。这些孩子学习、康复的速度非常慢,一个简单的动作或某个普通的发音,往往练习上很多遍,进行长期的治疗和训练也不见得有明显的效果。”丁少绵介绍,像小毅这样康复得如此迅速,与他身体的健康状况分不开,也得益于配套的专业仪器和他坚持不懈的康复训练。
在省福彩公益金的支持下,今年5月底,潮州市儿童福利院完成了部分区域的升级改造,除了建筑外立面、活动室、食堂等的升级改造,还增设了塑胶运动场和专业的儿童医疗康复室,配有摆动步态训练仪、言语及认知康复用具等各类儿童康复器材,对语言、智力、肢体障碍儿童的康复训练更加科学,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们的“康复乐园”
医疗康复室现在俨然是院内儿童的活动“乐园”。特别是多感官训练室,墙上布满了富有童趣的绘画,各种感官训练仪器也颇有娱乐性和互动性。如小鱼触摸变色捉灯游戏箱,以灯光的变化吸引游戏者的视觉感官,儿童通过感受颜色变化,迅速触摸小鱼,不仅增强视觉感官能力,也提高了儿童的反应能力。笔者还了解到,康复室内的部分平衡康复器具来自社会捐赠。
潮州市儿童福利院院长李莎介绍,以往的社会捐赠主要倾向于捐赠食品和衣物。随着国家对孤残儿童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在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和管理越来越严格,社会捐赠的基本生活物资已经不再适应福利院的需求。“我们更希望社会各界能参与到儿童福利院的建设中来,能更多关注这里设施设备的修缮、维护、提升,多关注儿童在社会化、个性化和技能学习等方面的需求,比如多功能教室、生活电梯等,给予儿童福利事业发展更多的支持,让孩子们生活得更好一些。”李莎说。
用心守候孩子蜕变
“对于智力相对比较正常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肢体残疾儿童的成长,特殊教育和心理辅导尤为关键。”李莎介绍,潮州市儿童福利院在原有养育、基础医疗、康复、教育等功能的基础上,从2015年开始便开展了社工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入院评估、个案跟进、认知教育、心理疏导、康复训练和链接社会资源等。
因为父亲是一名逃犯,母亲长期失联,11岁的小越(化名)只能跟着父亲在外打工,东躲西藏,一直没能入户口和上学。父亲归案后,他被送到了潮州市儿童福利院临时监护。
由于原生家庭不完整、没有接受义务教育、长期混迹于社会,聪明调皮的小越逐渐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气。初到院里,他不服从管理、抢占零食玩具、一言不合就跟小朋友吵架打架。
面对这样的问题少年,院里的社工把他列为个案及时介入,运用心理社会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理性情绪治疗等专业治疗模式对其进行引导,帮助他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面临的困境。
很快,小越理解了大家的良苦用心,开始适应院里的集体生活,不但能认真学习,跟其他同伴成了好朋友,还会帮着护理员阿姨们打扫卫生、照顾小弟弟小妹妹们。
离开福利院的时候,他留下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写道:“感谢老师、阿姨们对我的关怀和帮助,我为之前的不懂事说声抱歉。接下来我会认真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定会再回来看大家。”“用爱养育,用心教育,我觉得只要我们用心去对待孩子们,他们哪怕能有一个小小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最好的回报。”社工钟红丽说。
目前,在福彩公益金大力支持下,潮州市儿童福利院将继续完善设施设备,提升正规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提高接收抚养、医疗保障、残疾康复、特殊教育、社会工作、成年安置能力等服务保障水平,为孤残儿童提供更多有家庭式温暖、个性化和社会化的服务。
(通讯员 吴晓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