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体验到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服务。在这样的大家庭里,每天的生活被安排得满满的,来到这儿是我做的最对的选择。”经常去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兴龙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袁肖霞阿姨对 《公益时报》记者说道。
兴龙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是东莞市民政局推进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中心之一。自2011年至今,东莞市民政局先后投入市级福彩公益金约2.95亿元,已构建了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驱动、以社会工作为手段的“三社联动”社区服务体系。
服务中心活动丰富多彩
为推进“一站式”综合性服务中心建设,东莞市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为组长的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作,镇(街道)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社区居委会分别负责具体指导和本镇(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任务,形成了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工作机制。通过试点先行再进行推广,目前,东莞共有153家“一站式”综合性服务中心。
据悉,每个建成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都配置不少于8个服务功能室,包括老人日间照料室、青少年活动室(“四点半”学堂)、图书阅览室、曲艺室、残疾人康复室、舞蹈室等,面向老年人、家庭妇女、青少年儿童、残障及困难人群、非户籍常住人口、文化建设等人群提供福利性服务,面向广大居民提供无偿或低偿便民服务及组织居民开展自助和互助性服务。
其中,花园新村社区综合服务站和兴龙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设置的项目丰富,受益的社区居民也很多。
据花园新村社区综合服务站主任周荣秀介绍,该中心于2014年10月15日成立,辖区常住人口1万人,有80%为外来人口,下设4个居民小组,服务站面积约800平方米,设有17个服务功能室。主要由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运营,配备专职社工6名,以“活跃、融合、自治”为主题开展各项服务,举办过小区浓情家庭多元文化融合项目、“夕阳再续航”随迁老人社区融合项目、“楼道睦邻计划”项目等,获得过广东省儿童友好社区、广东省“妇女之家”示范点、广东省家庭文明建设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兴龙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袁美芝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心自2015年12月开放至今,服务受益总人次达167404人次。共开展主题活动584场,常规活动80个,小组88个,跟进个案95个。探访建档方面,探访次数1121次,为居民建档6737人;志愿服务方面,志愿者登记人数共2277人,志愿服务时长达6977小时;中心功能室访问量共85902人次。”在第三方评估中,该中心3年获得优秀等级,在市内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中名列前茅。
据袁美芝介绍,中心启动的每一个项目都是经过了前期大量的调查和研究。例如,他们在前期调查中发现社区有200多名残障妇女,其中大部分都是低收入人群,部分人员心理上存在社交障碍。为了改善她们的现状,提升就业技能,故设立了“巾帼向日葵——社区残障妇女增收支持计划”项目。
现有19家社会组织进驻运营管理
据东莞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一站式”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分为两个阶段。2011年至2014年是试点建设,期间共建设55个试点;2014以后,大力推进建设。经费主要来源于市、镇两级奖励(补助),不足部分由村(社区)补充。市级层面先后通过“定额资助”和“以奖代补”两种方式进行补助,截至目前已投入福彩公益金2.95亿元。
“目前市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运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由村(居)委会自主运营,占比约6.5%;二是通过社会化运作的方式聘请社会组织承接运营,占比93.5%。”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引进的社会组织共有19家,所有中心须经第三方机构评估通过后方可拨付运营经费。为保障服务质量,东莞市民政局要求投入运营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需配备社会工作、康复护理、心理咨询等不同领域的专业服务人员,其中社会工作者不少于2名。
为了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政策,市民政局先后印发了《东莞市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东莞市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运营管理办法》《东莞市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经费资助办法》《东莞市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以奖代补”实施方案》等文件,从服务项目、人员管理、经费分担、评估考核等方面规范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
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科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引进的19家专业社会组织每年均需通过第三方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设定5个层级的奖励标准,最高奖励金额30万元。“我们会对需要整改的服务中心给予现场指导,对于共性问题开展培训、交流活动,加强对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后续管理,这样可以很快了解每个服务中心的实际运营情况。”该负责人说道。
2017年,东莞市民政局建成了“东莞市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登记了全市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服务活动、服务对象等信息,进一步完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透明度和参与度。
打造三社联动社区服务体系
为提升服务水平,东莞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成后,进驻的社会组织结合本社区工作实际和居民服务需求制定服务计划,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由专职社会工作者为社区居民和外来人口开展老人日间照料、“四点半学校”、残疾人康复、舞蹈培训等各类服务活动;在暑假期间为孩子们提供活动场所辅导学业;并为老年人、儿童、青少年提供日间照料和健康讲座,丰富群众业余生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东莞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还大力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队伍,形成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驻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及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网络。
以花园新村社区综合服务站为例,该中心成立了社区舞蹈协会、棋牌协会、乒乓球协会、合唱团等10个社会组织。此外,该中心还组建了高校学生志愿服务队、夕阳红志愿服务队等10支志愿服务队。成立六年多来,共开展志愿服务192场次,志愿者培训24场次。目前,登记注册志愿者达1200人,其中获评市四星志愿者4人、市五星志愿者1人。“依托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有效调动了社区各方力量,搭建了社区自治平台,促进了基层和谐稳定,已构建了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驱动、以社会工作为手段的“三社联动”社区服务体系。”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科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积极推进村民自治,如花园新村综合服务站带动更多居民关注楼宇管理问题,使得村民实现自下而上的管理,这样做既可以整合资源,成效更好,还节省了资源,为未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行性。 (陈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