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人们牢记历史、珍爱和平,淄博市民政局、淄博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共同推出“共和国旗帜上有你血染的风采——福彩爱心献功臣”大型公益活动。
大军浩荡,人人英勇。那个生逢乱世的小小少年,17岁时自愿参军抗战,把保家卫国的重担扛在了肩上。没有根据地,跟着队伍打游击,缺枪少弹上战场,要拼命夺下敌人的武器;深入敌后干侦察,全凭脑瓜子记、脚丫子跑,一身便衣撕开敌军情报缺口……他是孙玉祥,先后经历过锦州战役、四平战役、辽沈战役、解放天津和北平,在战火中一步一个脚印,他跟着部队一路走向和平。如今,97岁高龄的他对生活“早就满足了”,却仍是道不尽共产党的恩,说不尽国家的好。
17岁上前线 抢到敌人武器就“立功”
“我当兵那会儿,家里穷,队伍上也穷,没枪没刀啥也没有。组织号召我们跟着前辈学习,抢回敌人的武器归咱自己用,就算立功!”在张店上湖村的老年公寓里,接受记者采访的孙玉祥回忆着刚参军时的自己,俨然是个除了一腔热血啥也不懂的“愣头青”。
原来,在抗战期间,日军到处烧杀抢掠的卑劣行径让当地老百姓痛恨不已,这也激起了许多青年参军抗战的热情,孙玉祥就是其中之一。1937年,廖容标、马耀南等领导了黑铁山起义,隔年廖容标到上湖村做群众工作时,年仅17岁的孙玉祥便第一时间响应党的号召,与村里的其他三人一起参军,投身到抗战一线。
“那时候武器、子弹稀缺,有的枪是坏的还打不响,有的打响一枪又拉不了拴。很多刚参军的人没有步枪或者不会使用,只能大刀、棍子有什么用什么,碰上敌人就打,还得尽量避免正面交锋,靠炸药偷袭敌人。”孙玉祥回忆,那时敌我力量悬殊大,一次印象中很激烈的战斗里,我方仅有3个团3个营的兵力,而敌军兵力是我方的十余倍还不止。“咱们一人就有十几发子弹,恨不得一个子弹打死两个敌人,一个连才一挺机枪,子弹更少,敌人有机枪有大炮,要是害怕了根本没法打仗。”在孙玉祥的回忆里,每字每句都透着苦、透着难。
穿上便衣潜入敌后 双腿跑出敌军情报缺口
1941年,孙玉祥进入当时的抗日大学学习,隔年正式成为一名侦察兵。他的战场也从前线转到了敌后。“每次打仗之前,我们都会悄悄地去敌营,探听对方有多少人,有什么作战安排,团长叫什么名字,指挥能力咋样,收集好了情报传回去,队伍准备了再打仗。”孙玉祥说,一个侦察小队也就三四个人,打探的情报能传回部队,全靠人用脑子记,靠两条腿跑。
“我们潜入敌军的‘心脏’,只要身份暴露,被敌人逮住就没有活命的机会了。”孙玉祥回忆,在一次侦察作战中,他和战友趁天黑深入敌人把守的核心地带,但战友不小心踩中了敌人设置的地雷,被当场炸死。那一幕,孙玉祥毕生难忘。
1945年10月,孙玉祥被调去东北四野某部,先后参加了锦州战役、四平保卫战、辽沈战役,1949年2月参加解放天津、解放北平等战斗。直到1949年6月,他才退役回家。
“想战友啊!过着好日子早就知足了”
如今,孙玉祥已是97岁高龄,子孙孝顺,衣食无忧。只不过,因为战争时炮火轰鸣、枪声不断,孙玉祥的听力受损,一只耳朵听不见,另一只耳朵也听力不好,与记者交流有些困难。
说起现在的生活,孙玉祥连连点头,说“早就满意了”。老人说,在战场上,他们总是饥一顿饱一顿,偶尔战士们会分到几斤馒头和煎饼,也总是晒得如石头一样硬,再掰成小块收进袋子,饿得实在坚持不住了,才啃一口干粮喝一口水,用来充饥。
时光荏苒,当年一起参军的同村伙伴,大多都牺牲在了战场上。“现在的好生活,他们也没看见。”说起现在的日子,老人全是感慨。说起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孙玉祥颤颤巍巍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凝视墙上的国旗,举起右手庄严敬礼:“如今过着好日子,我早就已经满足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感谢祖国、感谢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