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彩20年】郑州20年兴建680个福利项目

公益时报2007-08-21 10:10责编:中华彩票网

    中福在线即开票引起很多“玩家”的兴趣

    每天买注彩票成为老彩民生活的一部分

    1995年9月,即开福利型彩票销售现场,出现了众人抢购彩票的场

    从最初的“刮刮乐即开型”到现在的“双色球”、“3D”、“七乐彩”、“刮刮乐”、“中福在线”的多品牌战略,20年间,福利彩票步入了辉煌的品牌时代

   从民政干部上街推销到彩民抢购的示范效应

    20年前的今天,“彩票”还只敢称作“有奖募捐券”。弹指之间,这个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宗旨的爱心事业——福利彩票,如今已经伴随着郑州改革开放走过了整整二十年的爱心历程。

   “20年来,福利彩票事业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在民政部门的领导下、在众多社会爱心人士的参与下、在不断探索中规范管理,在安全运行中健康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福利彩票发展之路,为发展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和公益事业,救助特殊困难群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郑州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张亮说。

   领导带头买下第一张彩票

    回想当时,那是多大一件新鲜事。1987年7月27日上午,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在郑州市正式出现。排队买下第一张的,是当时市政府的一位领导。

    “在发行之初还有争议。”郑州市民政局副局长牛育英回忆起20年前的争论时说,“广大群众对彩票的误解是决策者们最大的顾虑,国务院领导经过慎重研究,认为发行福利彩票是件利国利民的事情,所以福利彩票的成功发行,得益于当时各级政府的重视。”

    “当年郑州作为一个亟待发展的城市,底子很薄,资金有限,因此,发行福利彩票,筹集社会上闲散资金,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牛育英说。

    赵朴初同志在1987年6月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委员会成立大会的致词中曾说道:“我们现在可以说是在造一个社会福利的大海,让一滴滴水投进去,永远不干。”

    “刚开始太难了,没人卖也没人买啊。第一批走出去卖彩券的人就是咱们民政局的人。”郑州市募捐办公室主任、郑州市电脑福利彩票发行管理站站长李辑五回忆起福彩刚刚在郑州发行的时候,感慨万千。起初,大家热情很高,认为福彩准能卖得很好,结果不到一个月就发现彩券销售很不理想。于是,民政局领导指示,局机关所有人轮流出去卖彩券。有时候摆摊,有时候在车里卖,有时候大家扛着包在街上卖,一边卖还一边给人家介绍。“什么方法都想,什么法子都试,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真是不好做。”

   1987年至1989年,全国彩票销售人均购票不足0.4元。这个阶段,在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张占斌博士撰写的文章里被称为“中国彩票的试验期”,然而仅仅是几年之后,彩票销售的“爆发”就足以让人吃惊,而李辑五和他的同事变得异常忙碌。

    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搞大奖组即开型彩票。现在还有很多人记得这种大规模的集中销售,在省体育场,一辆汽车上装满摩托车、彩电、洗衣机等重磅奖品,众人围着抢购彩票,然后众目之下中奖者将奖品搬走,之后引起更热的抢购。“那时彩票卖疯了,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牛育英回忆起当时忙碌的情景,“那时候大部分人都有买彩票的经历,就希望着能中奖,不知道为什么发行,也不考虑中奖率,只是看着人家往家里搬彩电、搬洗衣机觉得眼热。”那时候,郑州的大街小巷都在谈论中大奖的同事朋友,买彩票俨然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

    对于当时来说,大彩电就是财富的象征。彩票从艰难推销到抢购成为福彩在郑州的启蒙。

   顾先生是一位老彩民,说起福利彩票的变化,他滔滔不绝:“最早是即开型,分剥开式、刮开式,票面很漂亮,金陵十二钗、水浒人物,什么都有。”当电脑福利彩票在郑州出现的时候,顾先生还闹过笑话。“卖彩票的人问我,你要自选还是‘机’选?我很纳闷,‘鸡’还能选?就说‘鸡’选吧,她的手指在键钮上一按,‘哒’一声冒出一张彩票。我呆了半天才明白原来就是机器自动选号。”

   20年,福彩的变化岂止这些。

   2003年2月16日,第一个全国联合销售的电脑福利彩票“双色球”开始在郑州发行,标志着电脑福利彩票品牌时代的到来,这对于中国福利彩票形象的提升、市场份额的扩大及形式的整合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4年10月18日,第二个全国联合销售的电脑福利彩票“3D”游戏开始发行。福利彩票本依靠强大的品牌优势,坚持实行“限号”销售,保证福利彩票健康稳定地发展。

    2007年1月1日,第三个全国联合销售的电脑福利彩票“7乐彩”发行,这种补充辅助型玩法的推出,进一步完善了电脑福利彩票的结构,大、中、小三个品牌玩法相互支撑的格局形成。

    2003年,中国福利彩票“中福在线”即开票在郑州正式推出,标志国际先进的无纸化彩票在郑州正式进入试点发行阶段。

    “微笑纳税”扶危救困

    夏日的午后,一阵“咿咿呀呀”的胡琴声和敲打乐器的声音悠悠的传来,一曲一调,一唱一和,显得那么轻松快乐。而演奏这乐曲的,则是两位70多岁的老人。而在他们周围,一群老人正在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幕,发生在荥阳五保供养幸福园。这个投资几千万元,为630名五保老人提供颐养天年的“幸福园”,其中很大一部分资金就来源于福彩所筹集的公益金。

    “一注2元钱的彩票,就有7毛钱注入了福利公益事业。”李辑五介绍说,福利彩票是国家发行的公益彩票,其销售的50%用于回报彩民,35%拨入公益金,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用于“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荥阳五保供养幸福园只是我们资助的一个项目,我们每年都要拿出几百万元对全市的敬老院进行建设和维护。”

    2001年至2004年,“星光计划”从中央和地方各出一半福彩公益金,资助老年人福利设施和敬老院;2005年,郑州市福彩公益金仅投入救灾的资金达360万,还花费4000万元建设市儿童福利院,为特困个人捐款……李辑五告诉我们,20年来,民政系统利用福利彩票公益金,先后资助兴建、改建和扩建了社会福利院、农村敬老院、救助管理站、精神病院、光荣院、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孤儿学校和社区老年之家等项目。目前,郑州福利彩票的累计销售额已过16亿元,筹集公益金5.6亿余元,其中仅兴建、资助项目就达680多个。

  李辑五深有感触地说:“福利彩票20年的发展历程,时刻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关心和重视,同时也离不开广大彩民的支持和参与,大家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时候,没有忘记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扶危济困的光荣传统,积极适当地购买福利彩票,奉献爱心,为郑州市的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增砖添瓦。一位学者说得好,购买福利彩票付出的是一点帮助,留给自己的是一种对偶然机遇的期待,自己得到希望的体验,同时给他人以实际的帮助。”

  有个观点认为,政府发行彩票是向公众推销机会和希望,公众认购彩票则是微笑纳税。

  给自己“盈利” 为他人“送福”

  除公益金外,郑州的中大奖者近10年还交纳个人所得税3亿余元。新诞生的百万富翁也不忘回馈社会,“中原风采”电脑福利彩票电话投注首位500万元大奖得主中奖后,将65万元捐赠慈善事业,成为迄今为止郑州福彩个人捐赠数额的最高者。记者找到一位中奖500万元后资助贫困学生的石先生。他到现在还是每天乘公交车上班,一家四口住在72平方米的小屋。问他为何资助那么多贫困学生,“原因很简单,中奖前我就资助了8个贫困山区的孩子。他们一年四季只能吃土豆,冬天在茅草搭的课堂里缩成一团取暖,但他们相信,有书读就有希望,我就尽点个人力所能及的吧……”

  紧靠经八路口的门面房是一家福利彩票投注站点。这家投注站点很讲究,里面放了一张长条桌,两边摆了七八个椅子,还摆放着报刊、饮水机,一些“固定”彩民趴在桌上专注地用笔写画着。傍晚时分,是购买福彩最热闹的时候,彩民进进出出,投注站点业主李先生忙个不停。

  “别小看我这个投注站,在我这里中上百万的就有3个,这在全省都不多见。”投注站点业主李先生环视着屋内忙碌的彩民,自豪地说。10多年前,他和妻子双双下岗,2000年河南电脑福利彩票上市后,就投入到这个行业,“靠销售福利彩票,养活了自己,也给别人带来了快乐。”

  据郑州市募捐办统计,这样的夫妻投注站在全市投注站里占了很大的成分,“他们靠着销售福利彩票,帮助了自己,也帮助了别人。”李辑五说,“我市目前投注站近800个,销售员1000多名,他们是福彩得以发展的根本,有了他们,郑州市的电脑福利彩票才能得以稳定高速的增长。”

  福彩20年,“幸福”的故事还有很多:金水区的一群老师为给社会福利事业献爱心,集体购买数十本彩票,中了20万元;穆先生因老父生活在福利院,而购买福利彩票,却中得50万元……在期待中做善事,也许有时真能喜从天降。

  今天你如何买彩票

京ICP备13011391号-1 京ICP证:1304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542号

©2004-2016 china-lottery.net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