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题撰文 本报记者 杨敏 李斌
■本期特邀嘉宾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 谭建湘
正当“11·11”作为一个全民狂欢的网购节日,以各种优惠和促销手段创造出中国商业史一个个奇迹的时候,这个狂欢节的创始人马云在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的商业拍档许家印,也趁着“11·11”期间亲自审定了亚冠决赛球票的价格。这一天,被人们讨论得最多的商品不是什么大优惠的“爆款”,而是曝出“天价”的恒大亚冠球票——39000元一张的VVIP票。“11·11”与“39000”的并存是否“违和”?据说天价球票已经销售一空,它对恒大乃至中国体育营销来说意味着什么?
“天价”球票和服务价值对等即可
杨敏:不知道两位男士在刚刚过去的“11·11”对912亿元的消费总额作出了多少贡献?信用卡刷爆了吗?我身边不少朋友都是攒了“银弹”血拼到底,有些在疯狂购物之后只能“吃土”了。
李斌:我只是买了一些书和几支笔,事实上算是凑个热闹,今年的“11·11”虽然在销售额上超过往年,但根据我的观察,包括媒体舆论、买家都比过去两年理智了很多。社交媒体上也一直在讨论,例如网购初衷、价格对比等。
谭建湘:我倒是没有凑这个热闹,不过对于“11·11”这个现象还是非常感兴趣的。话说回来,我没有记住任何打折商品的价格,反而是恒大亚冠决赛球票VVIP级别的39000元售价让我印象深刻,这应该是在中国举行的足球比赛中有史以来的最高票价了。
杨敏:每张39000元的VVIP门票一共10张,恒大俱乐部会在赛前统一安排晚宴并由专车接送到现场贵宾席观赛。此外,本次亚冠决赛的门票还有7个档次,价格分别是600元、1500元、3000元、4000元、6000元、10000元和18000元(VIP)。2013年恒大首次登顶亚冠,当时亚冠决赛门票最高为8000元,最低为400元,2015年最高价格为两年前的5倍,不过此次恒大官方也给出了更高规格的服务。“天价球票”对于恒大和中国体育意味着什么?
李斌:欧冠也有类似VVIP的球票,但不对外发售,也没有标价,而是直接提供给大赞助商的。欧冠决赛当天,在球场边上会有一片很大的“冠军谷”,即VVIP区域,全世界风味的饮食、表演从早到晚免费提供给这些球票的持有者,而恒大现在39000元的球票则没有如此强大的服务提供。这次中间档次的球票比欧冠的球票还要贵,有外国的记者质疑此举算不算抛弃球迷?对此我很认同,即使是1500元到6000元的球票,也不是普通球迷能够坦然消费的。其实,这也是中国足球的现状造成的,如果中国足球强大,亚冠决赛成为常态,这种现象或许不会出现。
谭建湘:作为商业比赛,其门票的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39000元一张VVIP票的定价无可厚非,只要价格和服务价值对等就可以。我也相信有这样的消费者人群愿意斥巨资购票。我们都知道,恒大在足球领域花了很多钱,而亚冠决赛球票成为了稀缺资源,既然如此,俱乐部定出了39000元的天价,肯定有一定的依据,这也是职业比赛的商业性特质所决定的。就像客人住五星级酒店,有些入住普通客房,有些则入住总统套房,酒店总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客人要求对不对?恒大就像这家五星级酒店,既提供了普通球迷能够承受的票价,也有少量满足土豪球迷需要的VVIP天价门票。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愿意花钱买享受的球迷大有人在。
“11·11”对中国体育营销有何启示
杨敏:针对今年的“11·11”,《人民日报》撰文提到,体育用品类参与到这个网购节日中的比重不轻,但体育旅游、场馆预约等参与性消费、服务类消费还不成气候,消费文化和观念则相对滞后,比如愿意花钱看比赛的人并不多。即便在“11·11”的运动市场上,依旧是硬件产品占据主流,很少看到哪个运动场馆或健身房的服务打折。“11·11”与“39000”,对于中国体育营销又有何启示呢?
谭建湘:39000元的“天价”门票在中国体育营销方面肯定是个经典案例。毋庸置疑,这个天价成功地在“11·11”抢占头条。我的观点是,“天价”球票不应该遭到诟病,因为售价是由市场决定的。况且,VVIP票只有10张。我认为“11·11”期间,有关体育领域的促销与打折以体育用品为主,这不见得反映出大众在体育消费文化与观念上的滞后。以广州为例,很多运动场馆都是常年打折的,只要不在黄金时间租场,价格是相对有一定折扣的。体育锻炼是长期的,运动场馆经营者要凑“11·11”这个热闹似乎没有必要。另外,体育比赛的门票打折,这也得有比赛正好在“11·11”期间举行才有促销的需要啊。亚冠决赛的门票本身就是稀缺资源,根本不存在打折的可能。
李斌:消费水平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是消费习惯。体育赛事长期廉价消费导致这种习惯成为必然,体育赛事的组织者从来都是将重点放在赛事本身,很少重视对消费者的服务,所以廉价是必然结果。如果能提供更好的服务,消费者当然愿意掏钱。欧洲人把欧冠决赛办成“嘉年华”,我们为什么不行?俱乐部可以和欧洲接轨,搞一个盛大的嘉年华,球迷一早就可以带着孩子到球场外围参加各种游戏和玩耍,吃饱喝足后进场球,这样的服务才应该成为票价高的底气。况且这还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链,能够带动其他更多的消费。
体育营销应该如何推出“爆款”?
杨敏:“11·11”经过以马云为首的电商巨头在过去几年的培育,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特有的全民狂欢网购节日。今年的“11·11”尤为疯狂,居然像除夕一样在零时到来之前举行了大型综艺晚会,请来“引诱”全民网购的娱乐明星中包括了“007”以及《纸牌屋》的总统先生,数以百亿计的消费额被BBC等多家西方主流媒体重点报道。中国体育营销应该如何利用好“11·11”,或者说是否应该创造自己的“11·11”?
李斌:体育类产品不需要探讨如何利用好“11·11”,因为像球鞋、体育用品这些本身就是“11·11”中的一个消费大项。至于“爆款”,我还是认为亚冠决赛这样的赛事自身就是“爆款”,和世界杯、F1赛事一样,只要经营好,开发出更多周边产品,都能带动很大的消费群体。最简单的例子是将这作为一个旅游项目,可以带动国内球迷到这里看看广州,卖卖亚冠比赛的纪念品,顺便牵动下旅游消费。我知道有一些旅行社会去做,也算是小打小闹,俱乐部还没有意识到这些,几乎连针对决赛单场开发出纪念品都没有。
谭建湘:体育消费分为实物型、观赏型和参与型三种,前者以运动产品为主,后两者则以观看比赛、参加体育运动为主。中国体育营销如何利用“11·11”,或者说创造自己的“11·11”,取决于这个节日的影响力。从今年多家中外运动品牌纷纷加大力度参与其中可见,商家通过“11·11”确实尝到了甜头。如果这个节日的影响力在逐年扩展,那即使本来在“11·11”没有比赛,也会有体育赛事组织者特地为此举行比赛吸引消费者,即使运动场馆往年不加入打折大军,也会专门为“11·11”设计出“爆款”订场优惠套餐。
李斌:所以说体育产业是一个大得超出想象的市场。就跟恒大进入中超后让更多球迷关注中国职业联赛一样的道理,这次亚冠决赛票价的出现,排除为大家争议的“天价”因素外,有一个巨大的意义就是,让大家能够去思考一项体育赛事带来的种种,其中自然包括产业开发和发展的问题。从这一个角度来说,“天价”球票应该有里程碑的意义。